走過100個年頭的斗南火車站,在「火車站前廣場」改造工程完工後,許多斗南人的記憶,重新從壓箱寶中翻找出來,他里霧是斗南的舊稱,當年台灣縱貫鐵路南段是從打狗到他里霧,一段鐵路發展史說明著斗南走過的時光歲月。
斗南火車站是台鐵和糖鐵交會的地方,後來糖鐵撤掉了,台鐵與糖鐵並存的特殊景觀不復存在,但是對大部分當地的人來說,這些都還是鮮明的記憶,在站前廣場的五分仔火車的雕塑公共藝術,帶著大家找回了一段有著甘蔗氣味的記憶。
進行斗南火車站的改造工程時,建築師林志成先讓社區組織一個參與的團體,建立一個可以長期溝通的平台,除了學者、專家與公部門的負責人員外,還有社區裡退休老師、醫生、企業界的人、退休的政治人物、在市場裡開店的以及做空調的老闆。而熱烈的討論溝通中,經常可以迸發出可貴的想法,這些想法更接近在地居民的期望。例如斗南火車站的景觀植栽選擇台灣本土的樹種苦楝的過程,當時大家討論時的共識就是希望決定的樹種條件:第一是本土的,第二是會開花的,第三是可以代表斗南的特色的,最後決定是苦楝,因為大家認為苦楝很有台灣人的味道,它和鳳凰花比較起來相對就是很收斂、但是很優雅,苦楝是生命力很強的樹種,大家認為這才是台灣人的個性。因為居民參與也讓社區更形豐富,從實際的參與中,也找回了社區一股親切的活力,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社區居民的參與也展現了台灣民主的一部份,自己的環境能自己討論、自己去關心、自己去改善,社區發展也才會更有希望。
資料來源:雲林縣文化旅遊網 http://tour.yunlin.gov.tw/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